- UID
- 1
- 來自
- 日本東京
- 註冊時間
- 2009-10-13
- 最後登錄
- 2024-9-11
|
《顛峰時間》創刊號2006年第一期 <擺頻說>
擺頻說
此文刊登於《顛峰時間》創刊號2006年第一期
夜已深,剛下過一場暴雨的城市消退了前幾天燥熱的感覺,我喜歡這樣的夜晚,寧靜可以思遠。打開電腦,泡一壺上好的鐵觀音。這種夜是適合玩表的,也適合聆聽手腕上隱約傳出的滴答聲。想起為《顛峰時間》撰稿的事情,談些什麼呢?其實腕表所涉及的領域太過廣泛而自己所知道的又確實甚少,總是擔心自己的文字中會暴露出太多的捉襟見肘,好在有很多的資料可以查詢,也給自己落筆鋪墊了些許安慰。
選題是自己心中早已定下的,腕表不同於其他的玩物,需要佩帶者介入的東西實在太少,只需每天置於腕上便可。而既然是玩物,終歸吸引我們想要深入地去瞭解更多,所以自然而然,技術性的問題變得越來越能引起了自己的關注。很多人都很關心自己的表走得怎麼樣,也有太多的人經常問及是什麼導致了自己手上的腕表誤差。這裡我想簡單談一下擺頻和腕表精準度方面的關係。
先說說擺頻,在整個20世紀的前半段時間內,鐘錶的頻率被製作成標準的5bps,也就是擺輪1個小時擺動18800次。縱觀當時的環境和客觀條件,例如:大尺寸的懷表擺輪,游絲的張力以及用作潤滑的表油等因素,這一頻率似乎是不二的選擇。而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多的諸如6bps節拍(21600中頻擺),8bps節拍(28800高頻擺)甚至於 10bps(36000超高頻擺)的機芯。提高擺頻的目的是什麼呢?從物理學和控制理論學上來說是可以讓腕表機芯走時更為精準。為什麼?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一塊機芯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擒縱系統,從純技術層面上來說,擒縱系統是一個——由推動力驅動的帶有輕微衰減的二階擺動系統。擺輪和游絲的組合是整個擒縱系統中的震盪單元,每擺動一次就會有少量的能量被釋放,而所釋放的能量正好被擒縱輪的輪齒所吸收。這個能量守恆的過程由擒縱叉上的寶石所產生的一個角動量的推量傳遞給擒縱輪完成。在一個所謂完美的擒縱系統中,擺輪游絲的組合應該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擺動幅度,而且該系統不應該受到外部的任何機械頻率干擾。但我們都知道,除非腕表被禁錮在一個完全不受干擾的封閉環境中,否則任何日常佩戴的腕表都會多多少少的受到外部力量的干擾,而任何干擾都會讓擒縱系統做出反應,這些反應具體如何表現?有多少是過於激烈的?是否因為這些反應導致了腕表的走時不准呢?要瞭解清楚這些我們還需要再看一些關於頻譜的內容。
腕表在實際佩戴中總是隨著佩帶者的運動而間接運動,這樣的運動會造成一些機械的外力而影響到腕表本身的運作,最主要的是影響擒縱系統。就位置而言,表面朝上,表冠朝下是2個最重要的位置。如果腕表總是被表面朝上的放置,那麼任何問題都不太可能發生——甚至於寶璣先生的陀飛輪裝置都意義不大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總是在不停地運動,而腕表所處的位置也因為我們的運動而變得不盡相同。可以做這麼一個實驗:把腕表平面放置,隨後緩慢勻速的左右移動,表面始終朝上。我們會發現這樣的運動對於腕表本身而言毫無傷害——擺輪系統對於勻速直線運動有足夠的免疫能力。然後,我們開始頻繁的做加速運動,在專門的機器測試下我們會發現由於短時間不同方向的加速運動,導致擺輪擺幅有不定期的增加或者減弱——干擾開始了。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擺幅微弱改變——注意這裡是「微弱」,似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不會有什麼大事。但是,要知道腕表是每天24小時不停運行的,微弱的擺幅變動最終累計成為了時間上的誤差。
說了這些後讓我們正式聯繫到頻譜的問題上來。日常的佩帶者手臂的運動可以看成無數複雜的直線加速運動和擺動的集合。這些運動又都有各自的頻率,構成了許許多多不同數量級別的頻率成分,這些頻率的集合影響了擺輪在原本不受任何干擾情況下的擺動幅度。而這些頻率本身的集合就行程了一個頻率分佈,或者稱之為「頻譜」,來自於佩帶者日常不經意間運動導致的頻譜。
稍做休息,喝上一口清茶。窗外依舊有斷斷續續的水滴聲,應該是窗台或者樹葉上滴落的雨水殘餘。可能以上的這些內容感覺有些晦澀,技術上的東西總不如直接看漂亮的打磨讓人來得愉悅,於己來說同樣如此。但玩表的時間越長就越發現這些技術讓自己驚歎。方寸之間凝結的是大師和工匠們的創意和靈感。可以說,現代腕表的很多技術是建立在工程學的基礎上而又已經遠遠超出了工程學本身的內涵。瞭解更多便會讓自己驚歎更多,而所謂「把玩」不就是要一種這樣的感覺麼? |
|
|
|
|
|
|
站長推薦
關閉
從2014年 4/10日起開始接受2014年新款勞力士錶款預約
包括2014新SD海使116600 ,新116400GV藍面,新貴金屬116719BLRO紅藍圈.....
請來信 patrickwatch@yahoo.com.t ...
查看